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对多年来苏联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力求从改 革管理体制中寻求解决苏联经济困难的出路。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安德罗波夫本人及苏联 理论界除从强调完善生产关系人手,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和改革设想外,苏联当局 也作出不少重要决议,进行了—些改革尝试。
进行一系列改革探讨和尝试
由于时间和改革阻力等因素,苏联在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还没有来得及明确提出一套完 整的体制改革方案和步骤,但从苏联报刊宣传以及苏联通过的某些决议看,苏联经济体制改 革的基本内容和大体步骤如下:
1.加强宏观控制
这主要通过制定专项长期综合发展纲要和改革管理组织体制来实现,在制定专项综合纲 要方面的趋势比较明朗, 目前很多部门已制定或正在制订远景发展的综合纲要。例如,在农 业中制定了《1990年前苏联的食品纲要》,安德罗波夫上任后已明确表示要努力不懈地实施《食 品纲要》;在燃料动力工业中,1983年4月间,苏共中央政治局曾在两次例会上研究了苏联 长期动力纲要草案,并通过了关于1983—1985年和1990年发展西伯利亚动力措施的决定,作 为实现长期动力纲要的重要部署;在运输业中,为了使运输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苏联目前 正在着手制定运输业发展的长期综合纲要,并已在国家计委领导下成立了一个研制运输业长 期发展纲要委员会;在科学技术进步领域,规定从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起,制定全苏、加盟共 和国和部门以及区域、地区生产综合体的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以便更好地协调各种计划和各 个部门的发展。
在改革管理组织体制方面,农业也已先行一步,在区州两级建立了农工联合公司,在全 苏和加盟共和国两级建立了农工综合体问题委员会,使地区管理原则和部门管理原则结合起 来,从宏观方面协调加入农工综合体的各部和各主管部门的活动。围绕着其它部门的管理体 制,苏联报刊也发表了一些文章,批评生产管理的部门原则,主张仿效农业管理体制,建立地 区综合体,协调地区和部门管理。此外,也有一些经济学家主张改革贪大求全的生产组织形 式,发展小型的、专业面窄的自动化企业。由于这类工厂规模不大,产品品种简单,专业化 强,辅助部门少,便于加入地区,共和国甚至全联盟的大型联合公司,有利于从宏观上加强 管理和协调。
2.扩大经营自主权
这方面包括三个内容:第一,进一步扩大国营和集体企业的自主权。1979年关于体制改 革的决议虽然也强调扩大企业自主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来自上级的干预和限制仍然很 多。为此,安德罗波夫明确指出,现在是到了实际解决扩大联合公司、企业、集体农庄、国 营农场自主权的时候了。苏联报刊也发表了大量文章,认为扩大企业自主权是体制改革的首 要问题。为此,1983年7月26日苏联公布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补充决定,规定进一步减少给 企业下达的计划指标数量,提高合同作用,采用五年固定不变的经济定额,扩大企业在基金 使用和物质鼓励方面权力,并决定从1984年1月起在苏联重型和运输机械部、电机工业部等 几个工业部门的企业中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普遍推广。据报道,在试点企业中,扩大企 业自主权方面的某些问题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例如立陶宛地方工业部原先在五年计划中 给地方工业企业下达26项指标,在年度计划中下达30项指标,试点后分别减为4项和7项。 乌克兰食品工业部给企业的年度计划指标从28项减为9项。对企业的考核将从按合同规定的 品种、质量和供货期限,完成产品销售额计划以及新产品生产和利润增长等方面进行,工资 和物质鼓励基金将取决于生产的最终成果。企业有权独立自主地使用生产发展基金,社会文 化设施和住宅建设基金以及一部分统一的科技发展基金。企业行政部门经同工会协商后,有 权使用节约下来的工资基金给各种工作较好的工作人员发放附加工资;第二,推广、完善作业 队承包制和家庭承包制。目前苏联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中都 普遍建立了作业队承包制,在工业中近60%的工人参加了承包作业队,建筑业中有32%的工 人参加了承包组织。安德罗波夫上任后要求继续推广作业队承包制,使其在“十一·五”计 划期间成为各部门劳动组织的主要形式。同时,要求进一步完善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把它从 发展的第一阶段——数量上增长的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提高质量和效率,变广度为深度 的阶段。此外,最近几年,在苏联个别地区还出现了家庭承包制形式,农庄农场通过把牲 畜、土地固定交给农民,向农民提供贷款、机械、肥料等方法,与农民签订农产品交售合 同。据报道,这种办法不仅大大精简了农庄农场的管理人员,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苏 联报刊称这种家庭承包制是公有经济的一种形式,对其应持扶植态度;第三,鼓励个体劳 动,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私营经济。苏联最典型的个体劳动形式包括农业中的个人副业和 服务行业中的个体劳动,对前者, 自六十年代中期后苏联基本上一直持支持态度,安德罗波 夫上台后,也明确表示要关心、支持个人副业。但对服务行业中的个体劳动,尽管苏联宪法 上也规定允许存在,但实践上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限制的。这不仅使许多适宜个体劳动特点的 职业基本灭绝,而且使一些人有机可乘,为自己牟取高利。为此,在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 针对苏联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报刊发表了文章,从充分利用经济潜力的要求出发,论 述了现阶段同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必要性,主张要破除把个体劳动看作旧残余,个体劳动 不光彩等观念,要更坚决地取消对个体劳动的限制,在加强对个体劳动组织管理的基础上,采 取必要措施,支持个体劳动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劳动》杂志1983年第10期还发表了经济 学副博士Л·布罗曼的文章,主张学习东欧国家的经验,让私营在生活服务业中占一定的比 例,以解决国营、集体企业暂时没法解决的问题,不要用法律形式和行政命令强行限制取消私 人包工队等私营劳动组织形式。
3.进一步改革计划体制和方法
从苏联报刊的讨论情况看, 1979年决议以来,苏联计划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三个, 一是计划不平衡、不稳定,不断修改。1979年决议规定的建立以五年计划为主,长、中、短 期计划相结合的计划体系根本没有落实;二是尽管1979年决议比较强调实物指标作用,规定 总产值指标不列入指令性指标体系,但实际上“总产值仍占统治地位”;三是计划指标数量 仍然过多。对此苏联报刊提出了不少的改革设想:第一,进一步提高中.长期规划,首先是 五年计划的作用,强调把它作为计划的基本形式,不需要每年重新编制年度计划;第二,改 变从上到下制定计划的办法,主张计划草案应自下而上制定,第三,加强计划纪律,强调在 编制和批准计划前、,确立与各种计划形式相适应的合同关系。制定计划法、物质技术供应法 和销售法,明确规定计划机关、物质技术供应机关和其它机关对计划平衡和计划依据应负的 责任,第四,为了使产品产值与产品质量联系起来,主张用“质量总产值”和“质量价格”, 即把产品质量考虑在内的总产值和价格,代替总产值指标,第五,减少下达给企业的计划指 标,中央机关应以负责确定基本的物资比例和价值比例为主,给企业的指标应减少到二、三 项,如工资定额,利润定额和完成合同义务等,第六,完善计划标准和定额,以利于企业接 受紧张计划。
4.建立一套经济刺激制度
安德罗波夫在苏共中央1982年11月全会上强调要建立能刺激优质生产劳动和主动进取精 神的物质刺激制度,强调要赏罚分明,对工作很糟糕,无所作为,不负责任者会影响到他们 的物质报酬,影响到他们的职位和道德声望。为此,许多著名学者、经济学家主张建立一套 以获得最大的最终成果为目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制度,打破工资奖励中的平均主义倾向, 把工资奖励等鼓励形式同企业、单位、个人的最终生产效果联系起来。针对苏联奖励条例中存 在的一些问题,主张进一步修订奖励条例,完善劳动定额,调整工资、奖金结构,使工资和 奖金的主要部分按本人参加劳动和作出贡献的结果来支付,另一部分按整个劳动集体的工作 结果来支付,以便每一部分工资和奖金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据路透社1984年1月2日报 道, 目前苏联正在重型机器、电子技术工业部门以及一些地区性工厂、企业实行工资与劳动 生产率挂钩的试验。
5.强调管理上的民主化
众所周知,机构臃肿,管理高度集中,领导机关官僚主义。文牍主义严重,办事作风拖 拉,广大劳动人民实际上无权当家理财,是苏联经济效益低下,以往的经济改革难以奏效的 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苏联舆论比较重视生产管理上的民主原则, 把它视为苏联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不断完善上层建筑,使国家体制逐步向社 会自治发展。要求更广泛地吸收劳动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并制定出一套相应措施,诸 如,法令要经过全民讨论,要考虑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组织的意见;领导人要定期向群众汇 报,精简管理机关等等。针对过去民主管理只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的问题,强调今后发扬民 主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不断提高质量,不要抽象地去臆造民主的途径和方式。为了吸收劳动 群众参加管理,苏联在1983年4月公布了《苏联劳动集体法》草案,就群众参加管理,实行 自下而上的广泛监督等问题首次作出了明确规定。苏联称劳动集体法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 和社会意义,是对列宁的社会主义自治思想和实践的重要贡献。据报道,这个立法文件已从 1983年8月起开始生效。
狠抓纪律以确保改革的进行
经济学博士Л·阿巴尔金在苏《共产党人》杂志1983年第14期发表的《经济机制的若干 理论问题》一文,明确指出了纪律和体制改革的关系,认为纪律是经济机制有效发挥职能的 必要条件。为此,安德罗波夫上台后,狠抓劳动纪律和社会秩序,以确保体制改革的进行。 具体措施有;第一,完善法制。据不完全统计,到1983年6月,苏联最高苏维埃已对8个立 法文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这些修改和补充的特点是,加重对违法乱纪者的惩罚,加强对遵纪 守法者的奖励,注意对情节不严重的初犯的教育转化;第二,规定物质奖励和惩罚措施。对 工作好的职工除了在工资和奖金上给予优待外,还可优先得到住房、果园地和休养证,对旷工 和其他破坏劳动纪律者加重惩罚,直至解除与他的劳动合同;第三,推行作业队集体保证 制。一个作业队中如出一个违法乱纪者,除本人的第十三个月的工资和奖金全部取消外,全队 的奖金也减少30%;第四,撤换“不称职”的干部。安德罗波夫强调,加强纪律不仅对工程 技术人员而言,并涉及从部长开始的所有人。据不完全统计,到1983年12月底,仅党中央和 政府部长以上以及州党委第一书记的人事变动就有七十多起,涉及90多人;第五,加强政治思 想工作和舆论宣传。强调发挥党政工团、同志审判会、人民监督委员会等各种机构的作用, 形成强大的舆论,共同谴责各种违法乱纪现象。
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围绕体制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和提出的一些设想的效果和前景如何, 目前很难预料。但是不可否定,由于安德罗波夫强调体制改革,狠抓劳动纪律和社会秩 序,同时针对苏联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农业、能源、交通和消费品生产,提出了一系 列改进措施,因此,从1983午苏联的国民经济情况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尽管1983年苏联 的许多重要计划指标没有完成,但与前几年相比无疑有很大的好转,工业总产值超额完成了 年度计划任务扭转了多年来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和完不成计划的状况。农业生产也有发展,虽 然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计划没有完成,但仍比]982年增长了5%。谷物产量也扭转了连续四 年不断下跌的局面,畜牧业也有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指标也有改善,社会劳动生产率 增长了3.5%,超过了年度计划指标,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有超计划完成,运输工作也有改 善。职工和农庄庄员的工资和劳动报酬有较多的增长,市场供应也有一定的改善。
然而,也不能不看到,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的经济改革,仍然没能触动长期以来影响苏联 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苏联的理论界虽然比以前活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和观点, 但许多理论禁区仍没能打破。例如,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在内部讨论中虽有松动的迹 象,但在公开场合,仍然没有放弃批判所谓的“市场社会主义”,以致象苏联科学院西伯利 亚分院的经济体制改革报告等内部讨论文件迟迟不敢公开发表。另外,管理机关臃肿,办事 作风拖拉,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也没有多大触及,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受到极大的 压抑,再加上改革引起的利益和权力之争的阻碍和传统的因循守旧势力的束缚,使安德罗波 夫不得不小心行事,成为难以在其执政的时期拿出一套成熟的改革方案的重要原因。
目前,苏联的经济改革正处于十字路口,要么彻底打破改革阻力,继续安德罗波夫未完 成舶改革,要么停止已开始的改革,或对开始的改革作些小修小补,早日草草收场。但后者 无疑会进一步阻碍苏联生产力的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