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俄罗斯经济转轨成效与问题分析
郭连成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5期 2009年10月13日

      近期,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许多重大变化。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叶利钦在20世

纪的最后一天突然宣布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以及普京于今年5月?日正式宣誓就任俄罗斯新

一届总统。尽管俄总统易人,但我们分析认为,叶利钦在位时确定的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和经济

转轨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事实上,虽然俄经济转轨进程多坎坷且多磨难,但毕竟还是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俄罗斯经济转轨取得初步成效的若干迹象

    从总体上说,俄罗斯仍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时期,俄经济依然潜伏着危机。尽

1999年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3.2%,达到44 760亿卢布,其中工业生产增长8.1%,

农业增长2.4%,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走出了衰退的泥潭”,但这些积极现

象还不足以说明俄罗斯经济已步入稳定增长阶段,也不意味着俄经济已走出困境并开始出现

良性循环。正如普京所言,1999年俄罗斯国民经济的成果是脆弱的,一旦世界市场上的石油和

天然气价格下跌,就会直接影响俄经济,恶化国内形势。但进入2000年以来,俄经济仍一直保持

着增长势头。有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俄工业、农业、建筑、运输和零售商业等五大基础经济

领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5%。而且,今年1—4月的联邦预算首次出现了收大于支(收入为

3 114亿卢布,支出为2 878亿卢布,结余236亿卢布)的无赤字预算。国家外汇储备也从年初的

125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170亿美元。普京今年4月17日访问英国会见英工商企业界人士时也透

露,俄今年第一季度价格上涨速度下降了50%,3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到0.6%。基于今年第

一季度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俄政府把全年经济增长率从1.5%调高到3%;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4%调到5%;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由2%调至5%;年通货膨胀率将低于18%。而俄副总理兼

财政部长库德林最近预测,今年俄罗斯年通货膨胀率将低于12%。预计200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10%~11%。因此,正如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代行长查尔斯·弗兰克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的俄

罗斯:新的现实、新的机遇”学术会议上所指出的,俄经济的增长明显超过了早些时候的预测。

而且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已有了实质性的改善。尽管这后一句话有些言过其实,我们并不能完全

同意,但俄投资环境确实在向好的方向发生变化,这也是事实。1999年,俄外国直接投资额有了

较大增加,达34亿美元,同比增长60%。俄权威人士预测,2000年外国对俄经济的直接投资还会

继续增加。1999年俄罗斯国内私人投资也增长较快。预计2000年俄国内私人投资的增长速度将

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应当承认,1999年俄经济的微弱增长与外国直接

投资和国内私人投资的增加不无关系。而且,2000年乃至今后若干年内俄经济增长速度也将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两类投资的增加幅度。

      俄罗斯经济转轨取得初步成效的原因分析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和历史背景。首先,经济转

轨是在以指令性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势基本丧失、缺陷日益暴露的情况下进行的,是

由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和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几十年的实践结果决定的。其次,经济转轨是在先前

进行的几次经济体制改革均遭受挫折和失败、根本改革迫在眉睫的形势下进行的。这也是为什

么俄罗斯选择“休克疗法”这种激进方式实行经济转轨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无明显成效的

经济体制改革早已使俄罗斯疲惫不堪,因此,俄想实行一步到位的改革。再次,俄经济转轨伴随

着政治体制的变化以及政治斗争和权力之争,掺杂浓厚的政治色彩,从而大大增加了经济转轨

的难度,延缓了经济转轨的进程。最后,俄经济转轨在一定程度上是迫于外部压力而进行的。例

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俄罗斯提供贷款和经济援助时,都对俄提出了苛刻的政治

经济条件和加速经济转轨、实行市场自由化的要求。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分析俄罗斯经济转轨时

必须考虑的问题。但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研究。不管怎样说,由于俄经济转轨的

复杂性,决定了经济转轨是一个较长期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鉴于此,应当客观地评价俄

经济转轨的利弊得失。我们始终坚持认为,不能把俄罗斯经济转轨说得一团漆黑、一无是处。当

然,更不能夸大俄经济转轨的积极作用。同样,断言俄经济转轨失败还为时尚早;说俄经济转轨

会取得成功也证据不足。这正是俄经济转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此,惟有实事求是地分析实

际材料,冷静观察,而不受俄罗斯一些学者和官员观点的束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以上数

字和我们接触到的有关资料看,目前俄经济转轨的阶段性成效已开始有所显现。我们认为,这

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作为经济转轨的基础和核心的私有化有较大进展。俄罗斯把私有化作为改造所有制

关系和建立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试图通过有偿私有化和无偿私有化,变革原来单一的

公有制结构,扩大私有成分,形成广泛的私有者阶层,并在私有化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建立市

场竞争机制。其目的是建立以多元所有制形式为基础,以私有制成分和股份制占主导地位的市

场经济体制。从而发挥市场对生产的调节作用,稳定经济,提高私有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

率。基于此,俄大胆实施私有化计划,到1994年,有12万多家小企业实现了私有化,结束了私有

化的第一阶段即“小私有化”阶段。此后,俄开始进入私有化的第二个阶段即“大私有化”阶段。

近两年来,俄“大私有化”速度明显放慢,其原因,主要是“大私有化”问题太多,国有资产流失严

重。对此将在下文论及。尽管俄罗斯在私有化进程中留下诸多问题和矛盾,尽管我国多数学者

对俄私有化持否定或批判态度,但还是应当一分为二地评价俄私有化,看到私有化在俄罗斯特

定条件下的作用。俄通过私有化形成了广泛的私有者阶层,迈出了试图通过建立新的所有者结

构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第一步。而且通过私有化使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截止到1998年

初,俄非国有经济成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就已超过70%。俄许多经济学家据世界经验认

为,私有化能够营造一种使人们活跃起来的经济气氛,由国家所有制转变为私有制,能使生产

的经济效益获得明显和稳定的增长。他们认为,“大私有化”有助于打破国家垄断,形成市场竞

争机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对于财政经济稳定,增加财政收入,尤其是对于吸引外资,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资料显示,俄私有化企业要比同类非私有化企业的经营效果平均高出

50%,证明了私有化的成效。俄总统普京前不久也指出,虽然私有化存在种种问题和错误,但私

有化奠定了市场经济的基础。他主张应巩固私有化成果,但鉴于产权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今

后改革的重心要转向加强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作为经济转轨重要内容的自由化取得进展,初见成效。自由化的目标是改变原有的

经济体制和经营观念,形成新自由市场体制,包括放弃价格管制,全面放开价格,削减或取消补

贴;实行贸易自由化,经济向国际贸易开放;铲除计划制度,给企业以充分自由。正如普京所言,

俄罗斯新的经济体制正在运行,市场经济不仅已经存在,而且显示了巨大力量,在克服经济危

机后果方面也显示了其独到之处。1999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2%。化学、石油化工、轻工

业、木材加工、机器制造业得以顺利发展。这些工业领域的增长速度为16%~21%1。

    第三,经过长期治理,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开始

经济转轨的。自1 991年苏联解体起,高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就一直严重困扰着俄罗斯。

1991年底通货膨胀率高达20%。在物价尚未放开的情况下,价格就已经上涨了1.4倍。从1992年

1月起,俄开始全面实行价格自由化政策,80%以上的商品价格在一两个月内全部放开。结果1

月份物价上涨了245.3%。此后,俄物价连续上涨,1994年12月与1991年1.2月相比物价上涨了

784倍,同1990年12月相比则上涨了2 039倍。1992年消费品综合物价指数达2 500%,大大超过

恶性通货膨胀的国际标准2。1995年通货膨胀率降至150%。自1996年起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

制,全年通胀率为22%,1997年又降至11%。但由于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致使通货膨胀率再度

大幅攀升,达到200%以上。1999年情况有所好转,年通胀率下降到36.5%。据预测,2000年俄通

胀率会继续降低,全年为18%。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提供的资料,俄通货膨胀率今年2月份为

1%,3月份为0.6%,第一季度为4.1%,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普京据此认为,“俄罗斯实现

经济增长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第四,结构改革的效果逐渐显现。俄罗斯和我国许多学者在分析1999年至今俄经济的复苏

迹象和经济微弱增长的原因时,大都认为这是卢布大幅贬值和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和原材

料价格上涨的结果。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认为,这只是现象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人

们比较容易看到的浅层次的方面。如果从更深的层面进行考察,就会发现,俄罗斯经济形势的

好转实际上是自1992年开始的持续七、八年之久的结构改革所产生的结果。经过这些年的调整

和改革,在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畸形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不小的变化;过分依赖原料

工业和国防工业而忽视日用品生产的局面已有很大改观;军转民品生产虽然困难重重,但仍有

一些进展;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长期落后的状况正在得到改变。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

员会提供的数字,今年头两个月俄工业领域增长最快的当属轻工业和医药工业,分别增长

51.8%和31%。据俄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预测,2000年俄粮食产量将达9 000万吨~9 500万吨。

轻工业将增长14%,其中棉布生产将增长29%,毛产量增长26%,针织品增长51%,鞋产量增加

3%3。这些都说明,经过对畸形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俄经济原来薄弱的领域正在得到发展和

加强。否则,这些领域的经济增长就没有现实基础。而且,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追赶世

界先进科技水平,俄罗斯也在大力发展信息、电子和通信等高科技产业。传统意义上的重工业

正不断得到改造。基于此,已经不能再笼统地说俄畸形经济结构未得到调整或结构改革失败。

    第五,财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实行经济转轨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相适应,俄罗斯

财税体制发生很大变化。在财政体制上,俄一方面不断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另一方面强化

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用经济手段而不是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在财政收支结构上,由

于市场经济决定的资源配置方面的改变和私有化带来的经济成份的改变,促使俄对财政收支

结构作出重大调整。从财政收入看,税收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85%以上;非税

收收入仅占很小的比例。从财政支出看,由于私有化的推行,使国家财政补贴和拨款逐渐减少,

尤其是大大减少了用于国民经济的拨款。以财政拨款为主渠道的投资格局已为多渠道、多主体

的投资格局所取代。从税制上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俄罗斯已对税制进行重大改革。目前

俄税制已基本与世界接轨。尤其是1998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税收法典》(第一部分)重新理顺

了税收体制,标志着俄税收体制基本定型。税费也由以前的100多种减少到28种。据悉,今年俄

罗斯将通过并颁布税收法典的第二部分,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对原有的分配关系进行

重大调整。

    第六,金融危机得以遏制,金融体系得以调整。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8月,俄罗斯发生了

三次程度不同的金融危机。这几次金融危机不仅对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而且导致两届政府的

垮台。后经俄政府多方努力,金融危机得到控制,其后果不断得以消除,才使俄经济步入正常发

展的轨道。从金融体制看,俄罗斯已完成由原来单一银行体制向二级银行体制的过渡,形成了

以中央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共同发展的金融体系。银行重组取

得进展;中央银行的职能发生转变;金融和证券市场得到发育,正在成为融资的主渠道。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若干问题与教训

    认为俄罗斯经济转轨取得一定的成效,并不是没有看到俄经济转轨存在的大量问题。应当

说,俄经济转轨的成效是以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全面危机为代价的,这已毋庸置疑。而且,

积重难返的俄罗斯经济在短期内仍难以全面复苏,难以大有作为,经济转轨也任重而道远,这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有许多教训需要总结。

    第一,俄经济转轨缺少中长期规划和远景发展战略,在市场化改革、推进私有化、建立有效

的财政金融体系、实施合理的结构政策包括推行积极的工业政策和农业政策、推行面向人民大

众的社会政策等方面,总体发展目标并不清晰,“一直摸索着乱碰着前进”。这对俄罗斯来说无

疑是一个重大失误,俄也确实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盖达尔极力推

崇西方为其设计的“休克疗法”,试图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使经济转轨一步到位。这个脱离俄

罗斯实际、异想天开、急功近利、缺乏长远打算和安排的纲领不仅未能顺畅实施,反而把俄罗斯

拖入经济危机的深渊。此后,切尔诺梅尔金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改革政策,主张放弃激进的“休克

疗法”,关闭这个“浪漫主义式改革的大门”,推行渐进的经济改革。与此相配套,政府制定了反

危机计划和中短期改革计划。这些方针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使俄经济转轨逐渐从乱到稳,以

致在1997年经济转轨进程首次出现积极迹象,经济在连续六年发生危机后终于止跌回升,出现

微弱增长。然而,政治斗争终使以稳健务实著称的切尔诺梅尔金在执政五年多后被革去政府总

理职务。接下来,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斯捷帕申自1998年4月至1999年8月这一年多时间里轮

番执政。但事实表明,他们在扭转俄罗斯经济转轨被动局面上均无新建树,而是更多地扮演了

“消防队”的角色,疲于应付不断出现的经济转轨难题,无暇顾及经济转轨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

总体发展目标。他们制定的经济政策和计划措施往往明显带有短期行为的痕迹。尽管这是不得

已而为之,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加速了他们的被解职。

    综上所述,无论是激进改革还是渐进改革,都未能加速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进程。这恐怕就

不能单纯从改革的方式本身找原因,应当从更深层次总结教训。我们认为,制约俄经济转轨发

展的因素可能有许多,如政局动荡、决策失误、理论认识上的错误,等等,而在指导思想上不顾

客观实际、脱离俄罗斯国情、急于求成,从而不得不“一直摸索着乱碰着前进”,缺少切实可行的

中长期规划和远期发展战略,则是俄罗斯应当汲取的深刻教训之一。

    第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作用严重削弱。这是造成俄社会经济混乱和经济转轨步履艰难的

又一重要原因。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指令性计划,对经济生活无所不

管,无所不包。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曾对这种体制进行过多次改革。但赫鲁晓夫和勃

列日涅夫的改革未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尽管戈尔巴乔夫与他的前两任不同,他竭

力推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进程,但改革并没有取得成功。从总体上说,苏联解

体前,无论实行何种改革,国家主要用行政手段管理和干预经济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正是在这种情势下,苏联刚一解体,独立后的俄罗斯马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全盘

西化为目标,迅速实行“休克疗法”,力图快速完成经济转轨,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严重

削弱了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无论是政府撒手把企业一下子推向市场而不管,还是实行私

有化和自由化、全面放开价格后政府未能实行强有力的监控,从而导致严重经济危机并引发恶

性通货膨胀,都是俄罗斯神化市场作用、忽视和削弱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结果。

    事实上,现代世界并不存在纯粹的市场经济。即使是美国的经济体制也被认为是一种混合

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国家的经济职能始终在扩大,国家调节和监督因素与市场因素交织

在一起,发生相互作用。由于不能放纵自发的市场力量,国家不可避免地要对经济过程进行必

要干预。西方发达国家尚且如此,俄罗斯这个刚刚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就更不能例外。然而,

俄罗斯却相信市场万能,在经济转轨中严重削弱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不仅造成经济转轨

的混乱,而且加深了经济危机。这是俄罗斯应当汲取的深刻教训之二。

    第三,私有化问题颇多,亟待解决。其一,俄罗斯的私有化是在全面政治经济危机情况下进

行的,这种危机对私有化产生许多负面影响,造成诸多困难:私有化过程中暴露的各种问题,如

  私有化了的企业仍难以正常运转,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明显甚至下降,使私有化的效果大打

  折扣;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丛生等,均与此有很大关系。其二,私有化尤其是“大私有化”造成国

  有资产严重流失。据俄权威人士透露,私有化之初,500家大型企业价值约2 000亿美元的资产,

  仅估价为72亿美元。有12.5万家国有企业仅以平均每家1 300美元的价格被廉价出售。国家蒙

  受的损失难以估量,一小撮权贵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各种手段把国有资产据为已有,成为这

  些财产的所有者。就连私有化的极力推崇者盖达尔也被迫承认,私有化实际上是“权贵阶层对

  国家财产的私有化”,是“权力转变为资本”的过程。其三,私有化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在俄罗斯

  形成了新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

    综合以上所述不难看出,虽然俄罗斯通过私有化使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俄

  预期的刺激生产和提高经营效率的目标非但没有完全达到,反而出现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

  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等严重弊端。这一切都是客观条件尚不成熟就实行大规模快速私有化的结

  果。而且,私有化虽然改变了企业产权关系,但经营管理方法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这是俄罗斯

  应当汲取的深刻教训之三。

    第四,综观戈尔巴乔夫时期和叶利钦时期的改革,我们会发现,这两个不同时期和不同方

  式的改革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为代

  价。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期,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开始明显下降。尤其是所谓的币制改革,使相当

  一部分人在一夜之间丧失了多年的积蓄,变成了穷人。原来可以买一辆轿车的钱一夜过后只能

  买几个面包。大部分人辛辛苦苦一辈子积攒的钱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戈尔巴乔夫的这个害民之

  举堪称世界之最。叶利钦时期的经济转轨从一开始就把人民群众推向贫困,通货膨胀使居民损

  失了4 600亿卢布的存款。到1993年底,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达到330万人。此后这个数字

  逐年攀升,到1999年末已高达约5 000万人,占俄总人口的1/3。

    应当指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是经济改革所要·

  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衡量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我们暂且不论俄罗斯的改革和经济转轨

  的初衷如何,仅从其结果看,广大人民群众除了自己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之外,暂时还感受不到经济转轨给他们带来的任何好处。这就不能说俄经济转轨是成功的,也

  是俄罗斯应当汲取的另一个深刻教训。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们想再一次强调,还是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和分析俄罗斯的经济转

  轨,尤其是应当用发展的观点来关注俄经济转轨的进程。从普京上台后的言行看,他主张要深

  刻反思俄罗斯激进改革的惨痛教训,从俄罗斯的实际出发,探索一条符合俄实际的改革道路。

  经济转轨的前提是必须保证社会稳定,不使俄罗斯人的生活继续恶化。在具体的治国方略和经

  济转轨措施上,普京认为,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是经济转轨顺利发展的关键。鉴于俄

  由于缺少中长期和远期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总体发展目标不清晰而使经济转轨多年走弯路

  的教训,普京下决心制定全国性的长期发展战略。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成效与问题俱在,但问题成堆。普京面临着经济转轨的重重困难和巨大

  压力。他能否有所作为,我们将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禄)

 

1见《远东经贸导报》2000年5月1日,第2版。

2见陆南泉、李建民、朱晓中:《经济转轨的进程与难题》,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3见《远东经贸导报》2000年2月14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