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军队住房问题初探
吕志英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5期 2009年10月12日
一系列资料表明,独联体军人的住房问题已经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独联体军方认为,
这一问题已处于灾难性状态。据不久前举行的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指挥官人事工作助理集训
班披露,住在集体宿舍和旅馆的军人家庭有6.25万个,住在办公室的有1.45万,住在私人住宅
的有8.91万,住在保留住房的有2.95万。截止6月中旬,还有24万个军官家庭为无房户。究
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军人住房目前这样的严重局面?有关方面已经并正在采取哪些措施?军人
住房前景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造成住房现状的原因
(一)地方欠债增加
本来苏共中央、苏联政府曾经做出明确规定,颁发正式决议,要求地方政权必须每年为
现役军人、转入预备役或退役的军人分配住房。但随着中央与地方的“法律战”的进行,特
别是随着某些加盟共和国独立化、主权化进程的加剧,地方苏维埃为满足国防部住房需要的
房屋分配状况日益恶化。特别是从1987年开始,这一问题十分突出,几乎每年的分房任务都
不有燮完成。年复一年,债台高筑,至今年初军队少得大约65.61万平方米的住宅,其中,俄
罗斯欠军队住房41.32万平方米。
(二)住房限制松动
1978年,苏联国防部长曾经颁发关于住房的命令,对某些层次的军人做出了住房方面的
限制。例如:对没有成家的军官、准尉应保证集体宿舍,而不是独立住宅。服役不过5年的准
尉不属于分房之列,因为服役期间他们仍然拥有保留入伍前所占房屋的权力。后来,部队、机
关及院校的房屋转归各级住房委员会管辖,上述规定实际上废止。作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集
体机关,住房委员会往往对单身军官和准尉也分配一间住房,其理由大多是多年优秀服役,
接受的任务带有特殊条件,有的则属健康原因。这样一来,自然增加了住房的紧张度。仅此
一项,原苏联国防部每年便要失去近万套住宅。
(三)大f裁军、撤军
近年来,原苏军的建房面积在不断增加,而无房户却始终居高不下。例如:陆军部队去年
的7.94万个无住房家庭,一年内3.58万个得到了住房。这种无房户与分房户在其它几个军种的
数字分别为:战略火箭军8500-4300;空军4.15万一1.1万;海军2.15万一8300。然而,所有
这些部队的无房军官家庭仍然不曾减少。
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原苏联武装力量大规模的改造和裁减。从1989年起,苏联根据国际
协定或者单方面进行的裁军达到50万人。从东欧和蒙古的撤军一直按计划实施。在这些国家
境内的原苏联驻军计有63万人。一边有少量无房户住进新家,一边又有大量无房户产生,至
使无房户队伍有增无减。
(四)法律不够完普
长期以来,原苏联缺乏保障军人住房的应有法律,如同没有军人地位法一样,没有任何
一个文件对军人得到住房的时间、期限、物质保障等方面做出硬性规定。结果军人只能十
年、二十年、四十年地服役,但住房申请却无处投递。某些范畴的军人几乎处于毫无出路的状
况,军代表便是其中的典型。从前,他们的住房由企业保障,而后来则被视为“外人”。这
种法律落后于生活,法律空转的现象,在住房问题上也有着突出的反映。军队迫切需要的国
家最高级别上的住房专项计划迟迟不能间世。
二、解决住房问题的努力
(一)军人自发成立有关组织
众多军人长期无房居住或者住在旧房、危房、高价房的事实极大地伤害了军人的感情,
影响到他们服役的态度。一些军官和准尉还曾扬言使用武力,用“占领法”解决住房问题。
虽然这只是个别军人的举动,但足见军人心中的“气愤”。
在这种背景下,不仅各种级别的军官会将住房问题摆在日程表的显著位置,许多部队还
纷纷成立了无房军官委员会、军官住房问题委员会等组织。其中,1990年9月成立的莫斯
科卫戍区军人住房问题联合委员会有较大的影响。由海军上校索尔达琼科夫领导的这个著名
的社会组织,以其有声势、有实效的一系列活动,引起了社会、立法、执行机关及原苏联国
防部对军人住房问题的关注。
该组织曾是无房户统一排队的倡导者,其日的是改变分房现状,做到大家权力平等,帮
助实现每个无房军人得到住房的具体期限。这对于习惯利用手中房建基金谋取私利的领导具
有一定限制作用。
该组织还曾根据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的倡议,积极制订了住房专项计划草案,内容包
括有关委员会及其职权、分房具体期限、建房土地保障、拍卖部分住宅等等。
(二)整顿领导工作作风
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部清理房屋潜力比较坚决,将所有军人和舰队训练中心的“首长
房”、归属军事委员会的所谓旅馆及各种各样的“司令小房,,都已转为军人家庭服务。对
于分房过程中的营私舞弊及形形色色违犯规定的现象,也注意批评和克服。对于提高分房标
准、破坏排队次序一类问题,均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政府机关职能有所加强
独联体成员国政府对军人住房问题的立场普遍朝积极化方向发展。以俄罗斯联邦为例,
由科别茨大将、绍欣副总理倡议,得到沙波什尼科夫空军元帅、帕姆菲洛娃居民保护部部长
及叶利钦总统支持的军人社会保障委员会,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
这个有25名军人,85名文职人员组成的国防部下属的国家管理机关,其主要任务之一,便
是为军人建造住房。该机构负责监督地方偿还军人住房债务的进展和落实情况。与州行政局举
行会晤,制订摆脱危机的出路。特别是与莫斯科市州进行很有建设性、很有成果的合作。该
机构还与联合武装力量建筑和营房总局一起,准备了建设住宅、发展必要生产能力的具体建
议。
军人社会保障委员会还有自己的专项计划,设立了住房摹金。军人可按完全适中的价格
购买这些房屋。
(四)国家元首直接千预
去年年底的《红星报》曾经透峪,在原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任何一次会议上,都不曾发现
上校以上军衔的代表提出住房问题。莫斯科卫戍区军人住房问题联合委员会对国家、市政府
及苏联国防部长领导人的邀请也投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过去这种现象形成对照的是,’今年
以来,独联体许多国家元首对包括住房问题在内的军人社会保护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例如:
在今年1月17日5000名军官大会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场许诺为军人建房12万套。对于那
些没有完成这一决定和总统令的州区行政首脑,将处以停职或罚款。他明确宣称,对执行关
于军人社会保护决议过程中的“有意识的阻挠”和“怠工行为”,必须追究领导责任。叶利
钦在签发的命令中规定:完不成总统令者,第一次罚金5千卢布,第二次2.5万卢布,第三次
则剥夺2年自由。几天之后,叶利钦又在俄罗斯联邦各共和国总理、边境区和州的行政首脑参
加的俄罗斯政府扩大会议上,明确责成地方政权执行机关偿还对军人的住房债务。为此目的,
1月27日沙波什尼科夫空军元帅向包括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市在内的所有行政首脑致函,要求
今年实现通过的决议。同时,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也对各军种、军区、舰队司令提出
承担责任的问题,以便与地方行政机关签订实质合同,尽快解决住房欠债的清算。规定这些
高级军事首长每一季度向总司令报告一次该过程的进展。
(五)在国际上公开招标
鉴于资金的缺乏及技术力量的薄弱,原苏联在军人建房中已注意吸引外资,公开招标,
响应者计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工程公司。截止目前,德国签署的援助苏联军人建房协
定已经开始履行。该国所拨的78亿马克将负责400万平方米专项住宅计划的一半。由土耳其
等国建筑公司承包的一些军营及军人住宅已陆续交付使用,其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受到独联
体成员国的赞叹和欢迎。
(六)有关法体逐步生效
在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临时共同条令中,第一次阐述了建立军人可靠的法律和社会保护
机制的厂‘泛综合措施。法制国家和国际法准则的原则被规定为军人社会法律保护的基础。
独联体国家元首会晤时通过的类似标准文件,实际上为各成员国及军队解决军人住房在内的
各种社会保护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月19日关于加强现役军人及转入预备役或退役军人的社会保障的命
令,为住房法律的具体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命令授权将部分国家和机关住房基金房转为
军人私有财产,条件是服役20年以上的军官、准尉、海军准尉和超期服役军人。由于年龄、
疾病、缩编、健康等原因,服役20年以上的转入预备役军人、战争参加者、国际主义战士、
甚至在服兵役时因伤残、患病而死亡的军人家属也享有上述权力。
1992年2月24日,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颁发80号命令,要求建房机关应在1个月内制
订出向具备条件者无偿转交房屋的程序并传达到部队。
关于住房私有化形势下军人缴纳房租的优待问题,在俄罗斯总统命令中也有具体规定。
凡是符合条件成为国家和机关住房基金房的所有者,为住房面积和市政公用设备应该纳税
50肠。为军人住房及其花园、果园无偿提供的土地面积,在城内为0.10公顷,农村为0.25公
顷。另外,对房建合作社中的军人成员和单独领地房屋建筑者的无偿物资帮助额也大大提
高,连续勤勉服役15年以上的无房军人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军人可以得到这种帮助。那队首
长将根据申请和住房委员会的批准做出决定。援助总数通过划拨方式转入合作社或接收贷款
的银行。
三、关于住房前景的预测
(一)政权机关将对军人住房继续予以关注,但经费奇缺己成为最大难点
种种迹象表明,独联体许多成员国是下决心改善军人住房的。有关的法令和规定陆续出
台,各种措施在不同地区正在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这个长期以来被人称之为“死点”的
问题开始有了松动和进展。新西伯利亚、后贝加尔、远东、车里亚宾斯克等地区还摸索总
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性经验。根据俄罗斯总统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市州的协定,已为
军人划出2万公顷土地,用于预备役军官建房和建造独宅,大约可供7万个军人家庭居住。
驻扎库兹巴斯的部队转入预备役的军人,从3月份便已开始无偿得到建造个人住房及花园、
果园的所需土地。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各国政府深知军事预算的不足,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予以补助。
俄罗斯的“高招”便是出售武器,并将得到的货币用于军人建房。按照叶利诺的许诺,政府
不仅为建筑组织提供经费,而且为在地段上建造住房的每个军官支付1000-3000美元。为
弥补建房资金之不足,叶利钦还与沙波什尼科夫空军元帅达成支持军人和部队从事商业活动
的协议。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又引发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尽管叶利钦有言在先,军队经商“对战
备不能造成损害”,但事与愿违,“经商热”在军队的兴起已经导致战备水平的下降。有鉴于
此,沙波什尼科夫于六次人代会前颁令禁止全军性的经商活动,而只保留一个组织。国防部
长格拉乔夫大将也明确而坚定地表示取缔军内大规模经商活动。但是,俄罗斯建军委员会主席
沃尔科戈诺夫上将与上述两人意见相左。归根结底,这些意见分歧概出于财政危机。日前,
有关部门分析军人建房形势时一致指出,要完成建房的预定任务及总统命令,不追加经费是
无能为力的。一旦资金筹措未果,那么,上半年建房12万套的硬性指标也只能以落空而告
终。
(二)军队自我解决住房问题的愿望不会减弱,但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军人的住房问题,从军方而言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首先,军队基本建
设的比例实施了大幅度调整,过去住房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份额仅占大约3肠,现在已占70肠。
今年与去年相比,建房拨款按比较价格计算将增长到3.3倍。
另外,军事建筑部队近年来一直成为军人建房的主力军。武装力量每年所得住房的90%
为军建部队的劳动成果。去年,为从东欧和蒙古撤出的部队提供的住宅中,军建部队建房
8000套。
各军种也在绞尽脑汁,争取住房问题有所突破。鉴于火箭兵承受着沉重的体力和心理负
担,却有数千名值班军官和准尉没有住房,另有1万名火箭兵排队等房或急需改善住房条件
的严重局面,战略火箭军制定了2000年住宅建设计划,指望每年得到近6500套住房,计划
到1995年住房状况得以明显改观。届时,军人将在六、七个月后,而不是一等数年才能得到住
房。
空军的住房问题也很突出。近4万军官和准尉家庭为无房户,其中数千个为飞行员家庭。
在莫斯科,住房问题更为尖锐。本来至少需要1000:公住宅,前年只给了8套。针对这些七兮
况,空军的主要对策是:在本军种成立总工程部夕加速飞行员住房问题的解决,将基建费的
80%用于军人建房,制定名为“关心”的具体计划,其中包括住房在内的军人综合性社会间
题,军事远输航空兵的部分收益用于建房,与包工队签订建房合同等。
可以肯定,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将会继续充分使用自己的预算和补充资金、技术手段及
军建部队,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加速军人住房建设及军人住房问题的解决。然而,军
队毕竟无力包揽一切,军方在建房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儿
点:
1.军建部队发生危机。鉴于服役条件和生活条件恶劣,近年来军建部队军心浮动,骚动
事件最有发生。目前,缺编严重,文职高技能专家大量流失到报酬更高的地方。这样一来,
承担建造公共生活设施的年轻战士技能水平低,房建质量受到明显影响。为此,已经准许住
户自己装修,然后对他们的劳动及材料预算成本进行付酬。在海军还成立了住户工作队。
2.建筑材料严重缺乏。鉴于物价上涨,供货不足,军建部队所需主要物资,特别是装修
器材严重匮乏,至使某些建筑工程速度一拖再拖。
3.划拨土地谈判困难。许多地方虽然同意为军人建房提供土地,但计划拨给的地段大多
距离工程网和供热线很远。据军方介绍,划拨之前还要进行许许多多的“官僚主义协商”,
经过一道又一道关口。在莫斯科,这样的手续需要办理50个。
总之,独联体军人建房绝不是仅仅依军队的意志而转移的一个孤立问题。经济改革的艰
难,军事政治局势的恶化,随时可能给此项工作带来或大或小的冲击。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政治
领导和政权机关时常“慷慨允诺”,但军队本身始终不敢盲目乐观。可以预料,独联体军人
住房的根本改观必将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责任编辑 郑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