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乌克兰独立后的六位总理
郭连成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6期 2009年10月12日

        自1991年乌克兰宣告独立至今,乌克兰已经更换了6位政府总理,平均每年更换一位总理。这种现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现根据有关资料,将这6位前总理的有关情况及其沉浮与他们执政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工作实绩联系起来加以介绍,以期有助于了解乌克兰独立后的政治经济情况。

第一任政府总理--福金

         维·帕·福金于1932年10月25日生于扎波罗热州新尼古耶夫卡村一个小职员家庭。毕业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矿山学院,任矿业工程师。1991年4月至1992年10月任部长会议主席,而后任乌克兰总理。

         乌克兰独立后,克拉夫丘克由最高苏维埃主席转而成为总统,福金仍留任总理。当时,刚刚独立后的乌克兰面临着重重困难,百废待兴。尤其是由于前苏联范围内经济联系的中断,阻断了乌克兰的经济来源,使其无法继续指望“统一的国民经济综合体”的援助,迫使国家领导人必须独立考虑自己的经济问题。 当时,乌克兰存在着经济理想主义倾向,认为乌克兰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科技潜力巨大,只要发挥这些优势,就能够发展经济和增加人民的福利。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总统经济助理叶梅利亚诺夫的第一个经济纲领。该纲领就是经济理想主义的具体体现。其基本思想是主张乌克兰与俄罗斯这个主要贸易伙伴实行结算制度。否则,将影响俄乌两国的经贸关系和纲领的实施。当时俄乌两国法人之间的结算都必须通过乌克兰商业银行、乌克兰国家银行、俄罗斯中央银行和俄罗斯商业银行。 然而,被视为总统纲领的叶梅利亚诺夫纲领在议会非公开会议上刚一提出,就遭到俄罗斯政府的反对。这使第一次接触独立后现实经济的克拉夫丘克总统感到振兴经济的困难。这一时期,乌克兰权力机构在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条件方面遭到巨大困难。而大多数议员则认为,对乌克兰经济危机和经济灾难,总理负有重要责任。这不仅因为当时总统和总理之间有一种不成文的分工模式,即总统应当负责政治外交,似乎对经济不承担责任,还因为,在通货膨胀为4位数的情况下,福金批准向一些企业和公司提供年利率为5%、10%和20%的国家优惠贷款。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缩短了福金留任总理的时间,他不得不宣布辞职。

         福金辞职后,克拉夫丘克总统面临着总理人选问题。当时的候选人有两位:一位是瓦·西蒙年科,另一位是列·库奇马。由于前者被认为是“敖德萨派”,担心他独立倾向过大,因而总理人选落到库奇马头上。

第二任政府总理--库奇马

         (有关库奇马的情况,《东欧中亚研究》1993年第1期已作过报道,这里不再介绍。--编者注)

第三任政府总理--兹维亚吉利斯基

         耶·列·兹维亚吉利斯基于1933年2月10日生于顿涅茨克一个小职员家庭。1956年毕业于顿涅茨克工业学院,任采矿工程师。1993年6月任乌克兰第一副总理;1993年9月至1994年6月任乌克兰代总理。1994年11月起旅居以色列。

         他于1993年6月任第一副总理不久,库奇马便辞去总理职务,克拉夫丘克亲自任命兹维亚吉利斯基为代总理。

         人们认为,虽然兹维亚吉利斯基具有非凡的意志和毅力,但他并不谙政治,也不熟悉市场经济。他缺少必要的政治和外交经验。同时,不论是乌克兰本国的爱国者,还是国外的犹太复国主义者,都把兹维亚吉利斯基称为“无爱国心的世界主义者”.

         有了前二任总理的“前车之鉴”,兹维亚吉利斯基小心翼翼地从政,并做出了“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有利于财政稳定的选择。在他的主张下,信贷性货币发行大大减少。从1994年1月起,通货膨胀不断下降。同年春夏季,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有了一点增长。兹维亚吉利斯基以他的坚强意志和巨大的工作能力,支撑着濒临崩溃的国家经济。

         然而,兹维亚吉利斯基并不是一位成功者。由于企业间拖欠款严重、企业停产、拖欠工资和社会性开支;欠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提供天然气的外债迅速增加;按固定汇率套取外汇事件的影响;特别是“兹维亚吉利斯基案件”,过早地结束了兹维亚吉利斯基的代总理生涯。所谓“兹维亚吉利斯基案件”,是根据代总理兹维亚吉利斯基的指示和安排,从乌克兰的战略储备中调出5万吨航空用汽油,并按每吨141美元的低价卖给国外。这笔款主要是为了支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

         乌克兰议会批准马索尔出任总理一职后,兹维亚吉利斯基在形式上仍留任第一副总理,直至新总统上任颁布法令解除他的职务为止。

第四任政府总理--马索尔

         维·阿·马索尔1928年11月14日生于契尔尼戈夫州契尔尼戈夫区奥列舍夫卡村。1951年毕业于基辅工学院机械系,任机械工程师。1987年7月至1990年10月任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现在的总理). 1994年6月至1995年3月再任乌克兰总理。

         马索尔自1987年7月至1995年3月间曾两度出任乌克兰政府总理。作为一位懂经济、懂管理且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他对乌克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任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期间,由于国内学潮引起的政治风波,使他于1990年10月引咎辞职。辞职后便退出政坛,退休在家,直至1994年6月。在此期间,乌克兰经济危机加剧,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怨声载道。时任代总理的兹维亚吉利斯基已无力挽救乌克兰的全面政治经济危机。而且由于经济丑闻,他的威信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国内让马索尔出来当总理的呼声再起。议会不失时机地批准马索尔出任总理一职。马索尔再度出山。 任总理期间,马索尔主张:第一,要使乌克兰经济改革取得成功,要挽救濒临崩溃的乌克兰经济,必须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即努力开发国内市场,大力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而不能将着眼点放在国外市场和依靠进口。第二,通过发展正常的俄乌政治经济关系使乌克兰得到好处。尤其是发展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关系,将俄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第三,与俄罗斯解决好军港塞瓦斯托波尔市和黑海舰队问题。马索尔认为,在经济危机情况下,为了乌克兰的利益,必须通过俄乌合作来解决黑海舰队和塞瓦斯托波尔市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第四,马索尔一上任,就按照其治理经济的思路,增加了纸币发行量,来克服令人生畏的拖欠款危机。第五,放弃固定汇率,使外币的官方汇率和交易所行市平稳接近。 尽管马索尔政府做出了很大努力,乌克兰经济仍无较大起色。1994年秋,乌通货膨胀加剧,货币贬值,抑制通货膨胀不仅靠增加从俄罗斯的借债,而且增加了国际金融组织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

         此外,马索尔与总统库奇马之间在如何摆脱经济危机问题上存有分歧,后者力主面向西方,寻求外国资本和国外的援助,大量进口必要产品和食品。同时在政治外交上,主张加深同美国的关系。由于这些分歧和矛盾及其他一些原因,马索尔有许多主张不能付诸实施。这一时期乌克兰几乎所有改革措施的制定,以及改革方针的修订和调整或直接出自总统库奇马本人,或出自总统的经济顾问,或出自副总理平泽尼克。这一切迫使马索尔不得不在自己再度任总理不到一年就再次辞职。

第五任政府总理--马尔丘克

         马尔丘克1941年1月28日生于基洛夫格勒州盖沃仑区达里诺夫卡村。1963年毕业于基洛夫格勒师范学院。

         1995年3月马尔丘克出任乌克兰代总理,同年6月8日任乌克兰总理。1996年5月29日被总统库奇马解除总理职务。

         马尔丘克上任不久,从1995年5月至秋季,乌克兰围绕经济政策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对当权者震动很大。一部分经济学家和议会中的左派要求放弃强硬的货币主义政策,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政策是造成全面危机包括财政银行体制危机和拖欠款危机的主要原因。与这些人相对立的是货币主义代表人物,有乌克兰国家银行行长尤先科、副总理平泽尼克和什佩克等少数人。他们坚决主张继续进行旨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其中首要的是抑制通货膨胀。但当时库奇马总统还没有最后做出有利于货币主义的选择。而马尔丘克没有介入这场争论,采取观望态度,因为他无法做出选择。 但马尔丘克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例如,1995年乌克兰最终决定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项目和美国承诺提供的有条件援助来实行强硬经济政策。但当乌克兰按照美国的需求大大修改其对外政策方针后,美国很快忘记了自己的承诺。马尔丘克在与克林顿总统私人会晤时,要求美国兑现承诺,并建议将美国的承诺以文字形式固定下来。

         至于经议会批准的马尔丘克的政府纲领,许多经济专家和高层人士认为,这个纲领是在副总理平泽尼克左右下并为迎合左派而搞成的一个折衷改革计划。因为要通过该纲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左派是否赞同。 由于马尔丘克任总理前的工作特点所决定,使他习惯于公式化的思维。入主政府内阁后,他照例制定工作计划,召开会议,并到各地巡视。但作为一位“公开亮相的政治家”,他却经常沉默不语,据说是因为觉得没有什么特别要说的。更主要的是,由于不懂经济,马尔丘克任总理期间并未做出什么突出业绩,以致后来很快被总统解职。尽管如此,乌克兰仍有舆论认为,马尔丘克的“社会市场选择”派在乌克兰有一定影响,而且他把一些著名人士和社会活动家集于自己的旗帜之下。因此,马尔丘克仍是颇具影响的人物。

第六任政府总理--拉扎连科

         拉扎连科1953年1月23日生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希罗科夫斯克区卡尔波夫卡村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毕业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农学院。

         1995年9月5日拉轧连科任乌克兰第一副总理,1996年5月30日任代总理,1996年7月10日由议会批准任总理。1997年7月1日辞去总理职务。

         拉成为乌克兰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政府总理后,充分利用宣传舆论工具,为树立自己的政治形象服务。然而,他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能够影响政界和实业界即影响决策层的那些出版物的稳定支持。他大力整顿天然气市场,试图打破极少数公司对天然气市场的垄断。但此举收效甚微。

         命运似乎在捉弄拉扎连科。1996年10月,他的政府纲领被艰难通过。但这时拉扎连科已不像刚上任时那样力量和信心十足。那些中立的舆论宣传工具也开始公开地评论拉扎连科政府所奉行方针的优点和不足。虽然他集所有政治经济大权于一身,但却未能有效摆脱经济危机和取得经济效益:工资拖欠,预算债台高筑,煤矿严重亏损,许多矿井不得不关闭。当时又遇天灾,歉收严重,使经济危机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拉扎连科不敢贸然行事,马上向议会提出了根本改革纲领。并对议会中的左派在经济改革尤其是实行土地私有化方面做出了妥协,使该纲领终获通过。

         然而,拉扎连科与总统库奇马之间在经济政策特别是在税收政策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矛盾日深。例如,在拉扎连科的政府纲领中,决定从1997年1月1日起向新的税收体制过渡,实行新税种。这不但要求根本改革税收的工作,而且实行新的税收体制之初,还可能大大减少税收收入,从而直接影响地方预算。库奇马认为,政府的税制改革实际上是用新税种来完善旧的税制。这种“税收创造”与关于降低税负措施的总统令相抵触。他认为政府的举动操之过急。此外,在诸如限制内阁与总统行政部门的职权范围等问题上,两人也存在着矛盾。

         议会中的共产党和社会党等左派力量支持拉扎连科一些经济主张,但在1997年预算草案问题上,议会左派及财政预算委员会都对拉扎连科不满。他们认为,预算草案中关于大大降低税收总水平的建议不切实际,必然影响国家预算收支和预算的执行。

         正是由于以上及其他种种原因,使拉扎连科执政的步履十分艰难。加之他“保护国内生产者”的主张难以实施,经济回天乏术,他不得不于1997年7月1日在执政57周后提出辞职。库奇马接受了他的辞呈,并于同年7月16日任命普斯托沃依坚科为新的政府总理。(有关普斯托沃伊坚科的情况,《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5期已作过报道--编者注)

         应当说,乌克兰独立后平均每年一次的政府总理易人,是造成乌克兰经济危机和政策多变没有连续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乌克兰的教训再一次说明,稳定的政府和稳定的政策是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前提和关键性因素,舍此便不能推进国家的正常发展,甚至会造成混乱,阻碍社会进步。

(责任编辑 江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