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从俄罗斯总统选举看叶利钦时代
徐葵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5期 2009年10月10日
                              中国东欧中亚学会会长  徐葵
    我想就俄罗斯的总统选举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关于这次俄罗斯总统选举对俄罗斯今后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意义。这
次俄罗斯总统选举可以说是俄罗斯历史上根据俄罗斯宪法和选举法进行的第一次比较正常的
直接总统选举。总统班子中虽曾有人企图取消这次总统选举,但未得逞。在两轮选举中,两
个主要竞选对手叶利钦和久加诺夫竞争激烈,但两轮选举总的说都是在正常和平静的气氛中
举行的。叶利钦竞选获胜后,久加诺夫对叶的当选表示祝贺。两轮选举的选民投票率都接近
70%,同西方国家中的一般选民投票率相比应该是比较高的。有的同志在发言中说,这次俄
罗斯选举是对俄罗斯各派力量的一次检阅,也是对俄罗斯人民群众心态的一次测试。在第一
轮选举中,叶利钦未能实现他以50%以上的选票当选的目的,而只获得了不到35%的选票,
仅领先于久加诺夫3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广大选民对叶利钦在本届任期中的政绩和当前社会
状况的不满。但在第二轮选举中,叶利钦还是获得了54%以上的选票,以15个百分点的明显
优势领先于久加诺夫。这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在多年动荡之后人心思稳,不希望再出现大的政
局动荡,人民群众对过去生活安定、有社会保障和国力强盛这一面虽感怀念,但又不愿回到
过去的体制中去的心态,所以最后在叶利钦和久加诺夫两人中作选择时,多数选民还是把选
票投给了叶利钦。我同意这种分析。我只想从另一个角度补充一点看法。我认为,这次俄罗
斯总统选举得以比较正常和平静地举行,这件事本身表明,在俄罗斯今天的政治格局下,这
种选举制度已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谁要取消选举,谁就会失去人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所以虽然有人策划取消或推迟这次选举,以图使叶利钦不经选举继续担任总统,但他们的计
谋终究没有得逞。看来在这次选举之后,谁想取消下一次选举,或破坏选举的规则,他一定
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考虑俄罗斯缺乏民主传统的历史背景,如果议会和总统的选举制度得以
确立起来并定期举行,这对今后俄罗斯民主政治的推进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以及政局的变                                                                                                                  
  化是会有重要意义的。这一点值得我们继续注意观察和研究。
    二、关于“叶利钦时代”问题。有的同志在发言中提到这个问题。的确,1993年10月当
叶利钦下令炮打“白宫”,用武力来解决他同副总统鲁茨科伊和议长哈斯布拉托夫的政治分
歧并解散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时,当时国内外有些分析家曾认为,炮打“白宫”意味着“叶利
钦时代”的结束。根据一般的民主标准来看,一位总统命令军队炮轰议会,逮捕副总统和议
长,这无疑是专制和独裁的表现,据此而作出炮打“白宫“表明以“民主斗士”面目巩固了
自己总统地位的叶利钦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意味着“叶利钦时代”的结束推断,似乎是有道
理的。然而,在当时叶利钦与他的对手鲁茨科伊和哈斯布拉托夫的政治较量中,鲁茨科伊和哈
斯布拉托夫在群众中并无多大威望,俄罗斯的群众仍把稳定和秩序的希望寄托在叶利钦身
上,叶在群众中的形象尚未因炮打“白宫”之举而受到根本性的损伤,另一方面,在国际
上,美国等西方大国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并没有因为炮打“白宫”这一按西方标准来看显然
是不民主的事件而减少对叶利钦的支持。“十月”事件后的事实发展是,俄罗斯于1993年12
月举行了新的议会选举,同时采用全民公决的办法通过了新宪法,之后政局逐渐趋向相对稳
定。根据俄罗斯新宪法规定的总统制,叶利钦作为总统集各种大权于一身,以决策果断和善
于应变的强人姿态继续执政到今天,这次总统选举中又获胜连任,将继续执政到200。年。所
以,在1993年“十月”事件时提出“叶利钦时代”的结束显然是过早了。根据俄罗斯宪法,
俄罗斯总统的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叶利钦的全部任期将在本世纪末结束,另外叶利钦年已65
岁,而且有心脏病等疾病,不少人对他的健康状况能否允许他任满这届任期感到担心。所
以,现在倒是探讨“叶利钦时代”的结束问题或“后叶利钦时代”问题的时候了。
    如果讲到“叶利钦时代”,我们所指的就是1990年叶利钦第一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起
始到2000年他第二任总统任期结束为止的这十年。在20世纪末的这段时间内,俄罗斯发生
的各种变化包括苏联的解体和其后俄罗斯开始向议会民主制和市场经济转型,在很大程度上
都是同叶利钦这个历史人物所起的作用联系在一起的。美国1987-1991年驻苏联大使、现
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特洛克在他论述苏联解体问题的、书名为《对一个帝国的死亡诊断》
  (1995年出版)的一部著作中,专门写了一节,题名《历史的个人方面》,对戈尔巴乔夫和
叶利钦这两个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他们当时互不相容的敌对关系在苏联解体中所起的作用作了
分析,认为这是当时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觉得作者的这段分析是有见地的,往
后看,在1993年的“十月”事件中,在这几年对俄罗斯的内外政策的调整中,以至在这次总
统选举中,人们也都可以看到叶利钦这个历史人物的个人因素的作用。所以,如果可以把俄
罗斯在20世纪末的这段历史时期称为“叶利钦时代”,那么深入研究叶利钦这个历史人物的
思想和性格特征、他的政治思想的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背景以及他的政策和策略思想的特点等
等,对弄清俄罗斯这段历史的发展轨迹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关于叶利钦连任总统后俄罗斯的政策走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初期在经济上推行
激进的“休克疗法”,在对外政策上则奉行片面的亲西方政策。这些政策由于不符合俄罗斯的
国情,结果导致了俄罗斯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国际地位的下降。为了改变这种情
况,从1993年开始,叶利钦就对俄罗斯的内外政策和执行政策的班子不断进行调整。经过这
些调整,叶利钦对内和对外的基本政策已经逐步形成和明确起来。在这次总统竞选中,他又
吸取各个政治派别纲领中的可取意见,公布了自己的竞选纲领,提出要在2000年达到1992年
开始的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使俄罗斯经济进人振兴期;要实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向低
生活水平开战”;要政治解决车臣危机;要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和大国地位,等等。显然,
叶利钦当选连任后,会保持其大政方针的连续性,不过由于他在竞选过程中对群众许下了许
多诺言,因此对其政策的若干方面也会进行某些调整。但是叶利钦在他的第二个任期中所面
临的社会经济问题还是相当严峻的,目前俄罗斯经济仍在下滑,车臣战争尚未停止,今年下
半年财政状况相当严峻。叶利钦能否在他的第二个任期中实现他在竞选纲领中提出的.目标尚
需拭目以待。从根本上说,俄罗斯今后的振兴和发展取决于能否找到一条符合俄罗斯国情的
转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也就是能否建立叶利钦所说的“有俄罗斯特色的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