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前途未卜的独联体
赵常庆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6期 2009年10月10日

          [内容摘要]独联体成立五年多来尚未定型。它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面临的问题更多。文中分析了独联体产生众多问题的原因并展望了世纪之交时独联体可能发生的变化.对  认为目前独联体是“联大干独”的提法提出质疑,指出独联体将成为北约东扩的下一个目标, 从而加剧俄美的冲突。
          [关键词]国际问题    独联体    北约东扩    俄罗斯
         [作者简介]常庆.即赵常庆.1940年12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07)

         1996年.独联体许多成员国都隆重地庆祝了本国独立五周年,其领导人对本国发展前景皆发表了充满自信的讲话。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96年12月21日也是独联体成立五周年,各成员国却没有隆重纪念它。偶见于一些国家报刊上的纪念文章,对独联体五年来走过的路忧多喜少.进入1997年以来,随着北约东扩问题进入实质性阶段,人们在议论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同时.对独联体的命运问题重新又关注起来。本文也就独联体的现状与世纪之交时的可能变化谈几点看法.
         一、独联体至今尚未最终定型,前途未卜
         1991年12月21日,独联体在阿拉木图正式成立.这一组织的诞生宣告了作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行将就木。4天后,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存在69年的泱泱大国随即成为历史。
         独联体成立五年来,历经曲折,至今尚未最终定型.它既非联邦,又非邦联;既非欧盟式,又非东盟式.有人形象地称它是“特殊的谈判机构”、“清谈馆”,也有人说它是“松散的地区组织”或“共处组织”.仅从难于为它准确定义这一点就足以说明,独联体至今仍然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仍具有过渡的性质,其前途未卜。
         五年前.人们对它的前途曾作过种种预测;有人说它是“短命儿”,也有人说它可能成为“新的跨国家组织”.也有人认为,可能出现某些国家退出.一些“志同道合”的国家进一步联合,成为“小独联体”。
  五年后,人们看到;独联体既未短命,至今仍然存在,尽管百病缠身;也未成为“超国家组织”,尽管有人这样主张,但并未成为现实.1996年以来,不仅未出现独联体成员国宣布退出该组织的情况,而且出理了几个国家在接近,俄白两国还建立了“联盟”;至今它仍拥有12个成员国。
        研究独联体事务的专家学者普遍注意到,独联体成员国对该组织的状况普遍不满意,尽管这种“不满意”出于不同的原因.然而,人们惊异地发现,其成员国对它的现状又都能容忍.或者不以为然,多数成员国并没有为改变现状作出多大的努力.这种看来似乎矛盾的现象出现在独联体也不奇怪,因为多数成员国并未把它看作是能够解决重大问题的组织.
    --,独联体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五年来的实践表明,尽管从政治学角度来看独联体尚难划定其类别,但它确实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起码可以列举以下五点;
        第一,它保证了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和平分家,使独联体各成员国之间并未因为财产分割、领土争端而发生战争(阿、亚围绕纳戈尔诺一卡拉巴赫之争可作为例外,因为此争端始于戈尔巴乔夫时期,在独联体内曾一度激化,后停火).
        第二,将一些成员国内部因为民族、宗教等原因引发的内战,如摩尔多瓦国内的“德涅斯特左岸地区”问题,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塔吉克斯坦的内战问题.通过协商和“维和行动”,使其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基本上做到了使争端双方停火.
        第三,通过条约和协议,初步解决了因为苏联解体而给各国人民带来不便的一些问题.以及共同感到棘手而又需要配合行动的问题,例如:恢复交通运输、方便公民旅行、对于居住在不同国家的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军人的复员转业等问题,以及联手打击日益猖獗的跨国团伙犯罪问题.
        第四,俄罗斯在一些国家的军事存在,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本国军事力量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在国家安全方面得到一定的保护,使其免受或少受外部极端势力的侵扰.这突出地表现在塔吉克斯坦和中亚其他一些国家。
        第五,在恢复中断的经济联系方面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尽管目前这种作用还十分有限.
        上述作用表明,目前独联体尚有存在的价值.
        三、独联体存在大量棘手问题,且问题多于成就
        人们从独联体实践中又看到了它的另外一面,这就是该组织目前存在大量棘手的问题.其数量之多和解决36度之大,使很多人对该组织的胜任能力产生怀疑.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独联体五年来发挥的有限作用变得徽不足道.这些问题是:
        第一,该组织对成员国无约束力。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共召开了21次国家首脑会晤和次数还要多一些的政府首脑和部长级会议,签署的协议和条约1300多项.但这些协议,如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合作事务郁部长图列耶夫所说的“几乎全部不起作用”①。人们从中得出一种看法.独联体国家领导人会晤似乎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只是证明该组织的形式上的存在.
      第二,各国最为关切的加强经济一体化问题进展缓慢.目前独联体一体化水平只相当原
  ①《俄罗斯联邦》1997年第3期第53页。

苏联时期的l/3①,从1990年起,独联体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下降了50%以上②。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评价是“分多合少”.③
        第三,除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之间外,独联体国家在科学、教育合作问题上的解体还在继续,出现了信息空间变窄的趋势。
        第四,在若干涉及独联体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分歧明显.例如,对北约东扩问题,各成员国的立场存在重大差异.在俄罗斯强烈反对北约东扩之际,乌克兰则放风说要考虑加入北约,起码要与北约建立“特殊伙伴关系”.俄外长普里马科夫承认,并非所有独联体成员国对北约东扩问题都认识到对自身安全的“利害关系”.④
        第五,对独联体内部事务也很难取得一致看法,多数决议并非所有成员国签署.乌克兰至今没有签署独联体章程.另据报道,阿塞拜疆拒绝了70%的独联体文件,乌克兰、俄罗斯为50%,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近40%.就连持反对意见最少的塔吉克斯坦,也有近20%的文件未签署。⑤
        第六,独联体内出现了集团化的趋势.这表现为俄白联盟、俄白哈吉一体化、哈乌吉一体化.最近俄方又传出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拟议建立“轴心”,使独联体内部出现利益集团不同的国家组合,从而加剧了独联体内原有的裂痕.
        第七,绝大多数成员田把寻求同独联体外的国家发展关系置于同独联体内国家的合作之上.例如,乌克兰希望进入欧洲,中亚国家热衷于同中西亚经合组织和突厥语国家之间的合作.几乎所有成员国都重视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发展关系.一些国家还重视发展同亚太国家的合作.
        上述问题皆为影响独联体前途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难于解决的问题.各国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待独联体立场的差异会进一步扩大,上述种种问题则会日渐突出.
        四、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
        造成独联体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多数国家独立进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独立尚未最终完成,目前仍见
在走向真正独立的阶段,因此,其领导人害怕丧失独立和重新受俄罗斯的控制.与此同时,伟
罗斯国内确实存在企图恢复苏联或以某种形式控制新独立国家的势力和言行.俄议会通过的
宣布苏联解体的别洛韦日决议无效,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关于将独联体变成华约式的新
的军政集团的主张.也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当年苏联的影子.这些欲恢复苏联或建立以俄为中
心的军政集团的言行加剧了新独立国家的恐俄症,而俄罗斯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综合国力的悬
殊差距,客观上助长了这种恐俄心理。
        第二,各国追逐的目标不同.俄罗斯希望通过独联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增强自己的才
国地位,当然也有维护本国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因此,俄重视发展政治和军事关系,在经济
方面则由于自身困难较多,再加上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滋长.不愿充当“奶牛”角色,不想在
①图列耶夫:《除一体化别无选择》,[俄]《经济与生活》1996年12月21日。
②1997年4月1日俄新社播发的瓦连京.库宁文章:《独联体寻求和谐》。
③俄通社-塔斯社达沃斯1997年2月3日电。
④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6年7月29日电。
⑤《利益各不相让,前途众说纷纭》,1996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

经济上作出更多的奉献.而其他国家则更重视与俄发展经济关系.希望借助俄罗斯的力量来
解决本国在能源、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政治上甚至军事上则希望
逐渐摆脱俄罗斯.在利益交换问题上,俄与独联体其他国家无法取得共识.俄既想获取势力
范围又不想提供面包,某些国家既想获得面包,又不想失去丝毫主权.这实际上是难于办到
的.不管俄领导人如何解释.俄白结成联盟后.俄为取得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好处,在经济方
面势必要作出一些牺牲.可是,俄对其他国家目前不想也无力这样做。
        第三,独联体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国内形势,特别是经济形势.俄罗斯自
苏联解体以来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国内总产值已下降40%,工业产值下降50%.由于经济形
势恶化,力不从心,俄没有更多的力量支援独联体国家.而独联体各国获得独立后,经济也
都陷入严重危机,急需外部输血.由于俄不能满足各国的需求,许多国家不得不向西方国家
或其他国家寻求帮助.据报道,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投资的42--45%为外国投资,土库曼斯
坦为25%,吉尔吉斯斯坦为75%,而俄罗斯在其中只占0.5%。①乌克兰从美国得到的援助
已达20亿美元②,哈萨克斯坦从1993年1月1日至1996年4月1日共引进外资59亿美元,
其中直接投资占49.2%。从投资国别来看,美国占54%,英国占6.8%.土耳其占6.6%,韩
国占5.7%、法国占3.1%,日本占2.7%③.上述情况表明,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中除仍有
一些传统影响外,在经济上对独联体国家的吸引力已经很有限。传统的经贸联系也正在缩小.
1995年和1996年两年,独联体国家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额中只占22.5%和22.9%.④1995
年,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从俄的
进口额已不到本国进口额的一半,土库曼斯坦只占11.3%⑤.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认为.对
签订的协议和条约缺乏应有的财政和经济支持,往往妨碍双边和多边协议的实施⑥。俄独联体
国家合作事务部副部长雷巴科夫在肯定独联体某些国家不重视跨国协作而出现与前苏联之外
国家加强联系,从而使独联体协作领域缩小这一事实的同时.认为“俄罗斯欲保持独联体市
场,就必须奉行积极的贷款政策,而俄缺少必要的资金.此外,还担心俄会永远成为伙伴们
的供血者,……目前该问题还没有找到互利的解决办法”⑦.如果俄罗斯在经济上对独联体成
员国已经没有吸引力,则分手的日子恐怕也就不会长远了。
        第四,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它们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追逐的目标也不同.因此.在
外交取向和敌友选择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外交上无法形成统一的立场.俄罗斯是联合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核大国.因此,它要扮演多极世界中一极的角色,推行的是大国战略.它
在当前自身虚弱的情况下,为了扩大影响,想借用独联体的力量为重振大国雄风增添筹码.而
目前它能炫耀的是军事实力,故常常向独联体伙伴们表示,只有俄罗斯才能保证它们的安全.
不会受北约东扩或其他武力的威胁.可是.其伙伴们并不领情.土库曼斯坦声称奉行永久中
立政策,不与任何国家为敌.乌克兰并不害怕北约东扩,甚至想加入北约.哈萨克斯坦也对
安全有自己的看法.它认为在独联体存在期间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加入国际社会的模式,为
①《俄罗斯联邦》1997年第3期第53页。
②同上。
③[哈]《发展》1997年第1期第90页。
④[俄]《经济与生活》1997年第16期第27页。
⑤《1995年独联体统计年鉴》第72-73页。
⑥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996年7月29日电。
⑦[俄]《国际生活》1996年第9期。

了保证安全,与其说是靠发展军备,不如说是靠发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①俄《生意人
报》刊登署名文章指出,独联体许多国家“并不急于进入俄罗斯的军事保护伞之下,一些国
家奉行的是同俄罗斯不协调的方针政策”。②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呼吁
独联体成员国要在国际政治领域实行一体化,最终能在对外政策的关键问题上形成统一立
场.③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只是俄方一厢情愿。
        第五,由于独联体内的离心力增强,给外部势力介入提供了契机.西方田家特别是美国
卖力在做独联体国家的工作,目前重点欧洲放在乌克兰,亚洲放在乌兹别克斯坦.美国的战
略目标是阻止独联体一体化的进展,特别是防止重新恢复可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土耳其.伊
朗也根据自己的战略意图在做穆斯林国家的工作,这同样给独联体的一体化增加障碍。
        第六,独联体目前状况与乌克兰有很大的关系.乌克兰是独联体内第二大国,也是独联
体最早发起国之一.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缺少乌克兰的独联体不成其为独联体,俄罗斯也认
为,只有乌克兰加入独联体一体化进程才“标志独联体一体化的完成”.④因此,俄罗斯迫切
希望俄乌两国能够和好,携手共建独联体.可是,乌克兰始终对独联体冷淡。甚至连独联体
章程也不签署.如上所述,对于使俄罗斯如坐针毡的北约东扩问题,乌克兰却不以为然.1997
年5月7日,该国总统库奇马在与来访的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会谈后表示:“基辅和北约没有矛
盾,前景光明。”⑤乌克兰还与持相同或相近立场的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加强合作,欲
在独联体内另搞“轴心”,使独联体内有形成新的集团的可能.俄国内不少人对乌克兰甚为不
满,指责它“正在独联体内扮演对抗俄罗斯一体化努力的主要角色”。⑥目前俄正为争取乌克
兰而努力,1997年5月底叶利钦终于出访乌克兰,此举可视为俄努力的一部分,但俄乌能否
同坐一条船,按俄的意图行驶,人们普遍不乐观.
        五、对“联大于独”看法的质疑
        俄、哈等国报刊上有文章说,独联体最初几年是“独大于联”,从1995年起开始“联大
于独”.在我国报刊上也可见列类似的提法.⑦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是俄、白、哈、吉等国于
1995年1月签署了《海关联盟》,1996年4月签署了《关于深化经济和人文领域一体化条
约》,当然还要提到《俄白同盟条约》.此外,还可加上?国签署了保卫独联体外部边界构想
和1l国关于成立独联体跨国货币委员会的协议.其中引证最多的当属俄白同盟和俄白哈吉一
体化.
        笔者认为,“联大于独”的提法似可商榷,因为这种联合趋势只反映了独联体内的部分国
家间的关系,而并非整个独联体.笔者不赞同“联大于独”的提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如果将独联体成员国按其对待独联体的态度分类,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热衷于
“一体化”的只有俄、白、哈,吉四国,此外,还可加上塔吉克斯坦.而和独联体貌合神离的
甚至想另谋他途的则有乌克兰、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摩尔多瓦、格鲁吉亚,此外还有
①1996年12月24日《哈萨克斯坦真理报》。
②《国际部长在树敌》,1996年12月26日《生意人报》。
③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996年7月29日电。
④马丁.沙库姆:《原苏联国家一体化落入俄罗斯总统之争的圈套》,1996年4月12日《莫斯科真理报》。
⑤俄通社-塔斯社基辅1997年5月7日俄文电。
⑥扎图林:《该收拾这个局面了》,1996年8月28日《实业界报》。
⑦如:《国际资料信息》1997年第1期《独联体五年来的发展变化》。

宣布永久中立的土库曼斯坦和左右逢源的亚美尼亚.这就是说,真正热衷于“一体化”、热衷
于促进独联体联合的国家还不到独联体成员国的一半.仅从国别上讲,主张“联”者并不多
于主张“独”者.仅以俄、白、哈、吉等国的表现来代表整个独联体是缺乏说服力的。
        第二,从俄、白、哈。吉四国来看,无论是它们签署的《海关联盟》,还是《深化经济和
人文领域一体化条约》.目前仍停留在纸面上,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合作
事业部部长图列耶夫承认,俄、白、哈,吉四国《海关联盟》尚未实施,①俄、白、哈、吉四
国深化经济和人文领域一体化还只是形式,主要起的是宣传效应,尚未充实实际内容.
    第三,从一些国家领导人的言谈中也可以看到目前仍是“独大于联”。哈萨克斯坦总统纳
扎尔巴耶夫认为,独联体至今仍“分多合少”.“一体化进程缓慢”。②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认为.
现在独联体各国领导人都不满意独联体的活动情况,因为这种联合实际上是不存在的.③独联
体内最大的国家、实际上充当“盟主”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认为,“我们不时地聚在一起讨
论一体化问题,签署文件.而实际上,目前还在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紧密关系正在瓦解。”④俄
罗斯政治观察家瓦连京·库宁最近在描述独联体的现状时写道,“独联体成立五年来.一直未
能成为确保前苏联共和国之间开展有效经济合作的机构.容量和潜力都很大的独联体内部市
场四分五裂,海关和几十种规定阻止了商业、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结果从1990年起,独
联体国家间的贸易额下降了50%以上.建立经济联盟的工作停了下来.统一的卢布区计划仍
停留在纸面上.在安全和统一的信息空间方面制定统一政策的设想未能实现”.⑤目前关于独
联体命运的话题再度增多,说明这个组织面临去留问题,而不是出现了加强联合的趋势.
        六、世纪之交独联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基于上述情况,对于世纪之交时的独联体,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独联体在世纪之交时不会消失.各成员国虽然希望加入其他集团,以获得生存和
发展的空间,但这将是一个过程,而且是较困难和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办到的.例
如,乌克兰回归欧洲,中亚国家进入伊斯兰世界或亚太地区都不是很容易的事.历史和现实
都决定了它们还必须与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其他国家打交道,经济上一时还离不开独联体。一
些国家在军事力量十分软弱的情况下.还需要俄罗斯的军事庇护.这些国家认为,有独联体
这个组织比没有强,反正没有约束力,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做,不合心意的就不做。因此.备
成员国并没有表现出很快退出该组织的迫切要求和愿望,就连已成为“中立国”的土库曼斯
坦也是如此.
        其次,由于利益-土的冲突和俄罗斯的表现,决定了该组织不可能成为“跨国家组织”.即
不可能所有成员国都效仿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结成联盟,或者像俄、白、哈、吉一样实行”一
体化”.应该说,俄白联盟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对独联体其他国家并无典型意义.尽管俄罗
斯想以此为榜样,将独联体按此模式改造,但事实上这是行不通的.就连跟俄最紧的哈萨克
斯坦也不想走白俄罗斯的路,何况其他国家。独联体各国独立进程仍在继续之中,在世纪之
①《俄罗斯联邦》1997年第3期第54页。
②俄通社-塔斯社达沃斯1997年2月3日电。
③俄通社-塔斯社基辅1997年5月7日俄文电。
④1997年4月1日俄新社播发的瓦连京.库宁文件:《独联体寻求和谐》。
⑤同上。

交尚不能完成这一进程.在多数国家完成这一进程之前是不可能走“联盟”之路的.而当完
成这一进程之后,世界格局可能发生新的变化,届时独联体可能已不是所有国家的最佳选择。
        第三,作为独联体的核心国,俄罗斯的自身状况特别是经济状况,至本世纪末也不会出
现明显的改观,这就决定了它不能更多地帮助其他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俄罗斯对其他国
家也缺乏吸引力.而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独联体国家与发达的西方国家发展关系是不可避
免的.西方国家和某些伊斯兰势力利用经济援助这张牌,仍会继续迫使一些国家在与俄建立
更密切的关系方面三思而行。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世纪之交时的独联体仍然会像目前这样呈松散状的组合,不
会消失,也不会成为跨国家的组织.如果说,与现在有所不同的话,可能某些国家的关系,如
俄、白、哈、吉等国的关系会更密切一些,有的国家如土库曼斯坦、摩尔多瓦等国的关系会
更疏远一些.俄同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的关系会不时出现紧张,但
也不会发展到彼此对抗的程度.独联体仍将在不起多大作用的情况下存在.并为其确定最终
结局进一步创造条件.独联体不会长期如此下去,迟早会发生变化.但这不会是在世纪之交.
而需要更长一些时间.
        七、关于北约东扩与独联体的关系
        1996年3月,俄外长普里马科夫在与瑞典外交大臣会谈后说,深化独联体一体化与北约
东扩无关①.同年7月,普里马科夫在俄罗斯驻独联体国家大使会议上却又表示,在独联体范
围内发展一体化进程和北约东扩问题是俄罗斯同西方国家关系中两大敏感问题②。这里,俄外
长又把独联体一体化与北约东扩联系在一起.不管俄外长如何看待北约东扩与独联体的关系,
事态发展表明,独联体的生存、变化与西方国家的态度确实存在很大的关系。
        目前,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美俄两家的基本态势是美进俄退.尽管俄罗斯使尽浑身解数
抗争.也无法改变北约将一些中东欧国家收入自己帐下的事实.北约在达到第一个目标之后,
下一个目标将指向哪里?不言而喻,将指向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包括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
独联体国家.事实上,在最近一段时间为孤立俄罗斯,北约已经在独联体国家中积极活动.往
独联体内打楔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独联体的战略意图是明确的,它们不希望出现一
个以俄罗斯为核心的强大的军政集团,更不希望恢复苏联.因此,千方百计地孤立和削弱俄
罗斯和阻止恢复前苏联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既定战略方针.它们运用自己强大的经济、
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极力影响独联体国家的走向.主要是通过与它们建立双边和多边关
系实现这一点,其中也包括运用北约这个令人生畏的军事机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既
定方针是不会改变的,当然,在策略上它们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今日俄罗斯的实力已远不能与昔日苏联相比,连续数年的经济危机更使它变得外强中干.
然而,俄罗斯还是一个大国.它不想沦为别人的附庸,也不想作为地区性大国,而执意要当
世界大国。这种愿望与实力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抓住独联体,通过“一体化”来增强本
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是为重振大国雄风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最便捷的手段之一.另外,从
①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6年3月28日俄文电。
②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6年7月29日俄文电。

从维护自身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出发,将独联体继续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也是绝对必要的.
正因为如此,俄罗斯明确表示,其外交的首要重点是独联体国家.扼守独联体,不许北约染
指它,这是俄罗斯的既定战略方针.1997年5月,俄总统叶利钦和外长替里马科夫都警告北
约,如果它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前苏联国家,俄将重新考虑与北约的关系.这使人们看到.北
约向独联体和前苏联国家渗透也不是遥远的事情,对俄罗斯来说已成燃眉之势。
        比较俄美的既定战略方针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北约将蚕食独联体这一点是不可改变的,
俄美在独联体问题上要发生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不意味着,北约会马上向独联体
国家扩展,俄美在独联体问题上的冲突会马上爆发.如上所述,北约何时采取这一步骤还要
等待时机和权衡利弊.
        由于北约意欲东扩和俄罗斯扼守独联体不让,势必引起独联体国家作出不同的反应,从
而加大独联体内原有的裂痕.目前,即使北约不采取组织上扩展这一步,它在思想上和影响
上也达到了离间独联体的初步目标,在俄美较量中先得了一分.俄在维护独联体问题上如同
北约东扩问题一样继续处于守势.但能否守住独联体地域不丢,笔者信心不大.不过有一点
尚可肯定,世纪之交时尚不会成为现实.北约在独联体得手之日,即是独联体最终解体之时.
        最后,笔者还要提一点,由于独联体是中国的近邻,那里发生的变化会影响到中国的安
全和利益,因此,应加强对独联体事务的研究,而这一点目前做得似乎还不够。


                    (责任编辑  常 玢)